近几年,我国各大证券公司逐渐重视国际化业务的开展,中国企业逐渐加入到全球配置资源中去,也为我国券商拓展海外业务带来了契机。近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发现,券商海外业务收入正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,海外布局动作更加频繁。
据不完全统计,6家港股上市中资券商上半年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共计35.66亿元。除此之外,多家上市券商在今年上半年积极选择英国、美国、新加坡等较成熟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发展点,新增境外办公室以尽早布局海外市场。
海通证券海外业务
营收占比近19%
根据已赴港上市的中资券商2018年半年公告来看,多家大型券商已经将海外业务纳入公司核心业务结构中,并详细披露了海外业务数据与情况。
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不完全统计,在2018年半年报中,共有6家港股上市中资券商公布海外业务收入情况。这6家券商共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共计35.66亿元,平均占总营收比例达9.09%。
具体来看,上半年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收入最高,实现营业收入20.67亿元,实现毛利润14.79亿元。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达18.89%,国际业务在业内领先。
其次是国泰君安,实现海外业务营收9.45亿元,对营业收入贡献度为8.25%;光大证券的海外业务表现不俗,上半年实现营收4.7亿元,对营业收入贡献度为11%。另外,中国银河证券和中原证券的境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.84亿元和2654.64万元,对营业收入贡献度分别为4.21%和3.1%。东方证券的境外业务营收出现负值,为-1.27亿元。
海外业务收入增幅方面,上半年中国银河证券的境外业务同比增幅最大,达22.16%;其次是光大证券,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%;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在领先业内的前提下,也实现稳步增长,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.64%,毛利润同比增加20.7个百分点。
上市券商海外布局战略
持续进行
事实上,今年以来,13家港股上市券商对海外业务的布局持续不断,齐头并进多层次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发展。
海通证券作为最早发展海外业务的券商,目前的海外业务经营主体运营主要是海通国际证券和海通银行,其中海通国际证券一直保持在香港中资证券机构中的龙头地位。据了解,2018年上半年,在企业融资业务方面,海通国际证券的IPO项目个数在香港所有投行中排位第三,股权融资家数在香港所有投行中排位第四,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美国市场的首单IPO项目。除了主要业务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外,海通国际证券还完成了对海通银行英国、美国子公司收购整合,进一步优化了海外的战略布局。
光大证券的海外业务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稳步增长。截至6月末,光大证券已完成保荐项目5个,居于中资券商首位;完成承销发行项目5个,合规及财务顾问项目2个,美元债发行承销项目2个。同时,光大证券在投资管理板块、投资行业、资产管理业务等也有显著表现。
另外,今年上半年,多家证券公司通过并购境外金融机构来实现海外机构扩容。例如,2018年1月18日,中国银河证券通过银河国际控股完成对CIMB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Pte. Ltd(联昌证券国际私人有限公司,收购后更名为银河-联昌证券国际私人有限公司)50%股权的收购,其业务现已覆盖新加坡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、香港、韩国、印度、英国及美国等八个国家/地区。对此,中国银河证券表示,此次跨境收购使公司国际业务布局更加全面和优化,收购后业务加大整合力度、增强业务协同合力,效果显现。
除此之外,上市券商还积极选择英国、美国、新加坡、韩国等较成熟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发展点。2018年上半年,中金公司就增设了法兰克福办公室,通过加强海外布局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跨境并购及融资服务。国泰君安也已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地进行业务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