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财经 > 股票 > 正文

“走出去”何妨多些“小而美”(经济茶座)

来源:人民日报 时间:2018-06-25 14:29:56

每一个“小而美”的海外项目,都是传播中国工匠精神的舞台,是树立中国品牌形象的广告,更是实现从“我找项目”到“项目找我”的重要突破点。

前些日子去斐济出差,入境时被问及采访什么项目,笔者答:“中国企业在斐济修的路、造的桥,以及疏通的河道和管网。”

女边检的脸骤然放晴,眼神都亮了几分:“你去中铁一局?”

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志性工程,能让普通的边检员准确说出中国企业的英文名字?

带着疑问到项目上一走,还真有点出乎意料。就拿斐济总理亲临竣工庆典的楠迪巴城摩托公路升级项目为例,道路全长4.9公里,标志性工程巴城大桥高18米、长120米。这么短一段路、这么小一座桥,怎么就让斐济人记住了中国公司呢?

笔者正在纳闷,恰巧遇到了斐济国办前主任帕麦石·钱德路经此地回乡,“这里5000多位居民都认为中国企业值得信赖。这条公路完工及时,大桥很实用,自2014年建成后,居民再也没有被水围困,路面、桥梁也没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。北岛的公路、南岛的污水管网,履约质量都特别好。我们有项目招标,都会主动告知中铁一局。”

钱德的话令人茅塞顿开。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“扎下根”甚至“叫得响”,靠的并非是中标项目的体量,而是履行合约的质量。多做一些“小而美”的项目,也可以让企业在海外竞争中大放异彩。

长期以来,中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,海外投标往往盯着高规格、大体量的超级工程。承揽“高大上”的项目固然能让企业一炮而红,让陌生市场以最快速度认可“外来者”实力。然而,海外市场的超级工程毕竟不是那么多。欧美发达经济体早已完成城镇化,亚非拉市场经济实力有限,而且多数经济体还是喜欢“小步慢走”的建设模式。因此无论从各国国情看,还是从发展阶段看,依照国内经验去海外找饭吃有可能事倍功半。倒是应其所盼、入乡随俗,将大项目的技术实力与小型项目的成本管控能力相融合,反而有可能形成“中国建造”新的比较优势,从而异军突起。

多承揽小项目,也未必赔本赚吆喝,而是会集腋成裘。有人认为,千里迢迢去竞标小项目,无论是前期市场摸底、商务谈判的投入,还是后期资源调配、运营管理的成本,算起来都得不偿失。深耕海外市场,最要不得的就是这种“一锤子买卖”思维。项目小却五脏俱全,以小项目探路,履约风险小,还能为熟悉市场、完善资源调配体系打下基础,何乐而不为?特别是这些项目多是民生工程,属于刚需。这些小项目是不能断供的家常菜,积薄为厚,聚少成多,反而是海外经营的“长期饭票”。

小项目易得,但要做到“小而美”不易。企业将项目做到“小而美”,不仅需要满足甚至超越当地技术标准,还需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理念,尊重当地的公序良俗,甚至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,也就更需要企业秉承质量意识,打磨细节,追求极致。

每一个“小而美”的海外项目,都是传播中国工匠精神的舞台,是树立中国品牌形象的广告,更是实现从“我找项目”到“项目找我”的重要突破点。企业“走出去”,能承揽“高大上”的项目固然好,多些“小而美”又何妨?(记者 陆娅楠)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6月25日 17 版)

标签:

  • 上一篇:第一页
  • 下一篇:广州租房性价比地图
  • 相关阅读